读懂中国”活动是教育部关工委2018年在高校重点推出的一个新的品牌活动,“读懂中国”活动立意深远,紧扣时代脉搏,有利于青年一代了解国情党情世情,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在2018年全国教育关工委领导干部培训班上,部关工委主任李卫红进一步强调“抓好‘读懂中国’试点活动的落地工作”。在校党委的支持下,河海大学关工委协同校档案馆、学生处、校团委利用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对“读懂中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口述校史之二
“河海育桃李,南国献芳华”
——华水赴边疆修建水电站校友座谈会
2018年7月28日,河海大学档案馆口述校史小组抵达云南昆明,开始“华水校友赴边疆修建水电站”专题性采访第三站——云南站的采访工作。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毅平、总经理工作部主任顾谦热情接待了口述小组的工作人员,并举办了主题为“河海育桃李,南国献芳华”的校友座谈会,顾谦主任主持了会议。
杨毅平副总经理首先肯定了本次口述校史采访活动的意义,并介绍了华东水利学院在六十年代的峥嵘岁月里向水电十四局输送了大批技术骨干,为其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四局作为河海大学长期以来的战略合作单位,十分感谢校方多年来的支持与帮助。
(杨毅平副总经理讲话)
随后,河海大学档案馆叶鸿蔚馆长致辞,他首先感谢领导及各位校友于百忙之中拨冗参加活动,介绍了口述校史活动重视校友工作、沉淀文化精神的工作宗旨,并再三强调传承校友精神的必要性。
(叶鸿蔚馆长讲话)
接着,校友们纷纷畅所欲言。谭国柱校友介绍了此次口述采访活动的起源,回忆了难忘的云南建设经历,并希望借此机会将自己青春时期参与云南水电建设的收获传递给年轻学子。
(校友谭国柱发言)
陆承吉校友回顾了当年三千多人以最原始的方式用六七年的时间建设绿水河水电站的情况。他感慨在水电十四局工作的三十年里,亲眼目睹了十四局产值从一年几千万到二百三十个亿的蜕变,见证了国家水电事业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
(校友陆承吉发言)
陈江校友回首了自己在云南五十年的水电建设生活,在忆苦思甜的同时对年轻学子们寄语予了新的期望。
(校友陈江发言)
瞿子敏校友回忆了当年在云南参与水电建设的艰苦生活,并总结回顾了云南水电建设五十年间的飞速发展,同时希望新一代学子可以继承河海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奋进,为尚未解决的施工难题贡献自己的智慧力量。
(校友瞿子敏发言)
18级水工结构研究生黄梓莘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她表示通过此次专题性口述活动了解到了许多老校友奉献青春、支援边疆的感人事迹,老校友不仅是年轻一代的学习榜样,也是莘莘学子不断求索、披荆斩棘的前进动力。
会后,叶馆长代表档案馆向水电十四局赠送锦旗,随后参会人员进行了合影留念。
(河海大学档案馆叶鸿蔚馆长向十四局赠送锦旗)
(全体合影留念)
未来几天,口述校史小组将对华东水利学院66、67、68届曾赴边疆参与水电站建设的十余位校友进行采访。
(河海大学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