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行进在“读懂中国”的活动中之八

发布者:离退休处发布时间:2018-08-07浏览次数:351

口述校史之八


 鲁布革建设中的河海学子


胸怀激荡,回味悠长:长峡十里鬼斧劈,水回嶂叠夺天工,铁锁横江,银线飞越,改革开放兴邦策,众志铸成丰功绩。看前路,又是新征程,壮心烈。鲁布革猛冲击,看后来,群峰立,珠壁竞争辉,更添秀色。一夜东风花万树,十年掀起潮千尺,待来日,满江红遍时,千秋业。(《山河颂调寄满江红》)

201885日,从云南曲靖罗平出发,河海大学口述校史小组来到位于滇东罗平和黔西南兴义交界的黄泥河上的鲁布革水电站,此行中许多校友都曾在参建绿水河和大寨水电站之后都转战至此参与新的工程建设。作为中国第一座引进世行贷款并实行国际招标建设,一共创造了14项全国纪录的电站,鲁布革——无论如何都是中国水电建设史上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我们首先来到了拦河坝,正逢雨季,河水上涨,左右岸挑流式泄洪洞正在泄洪,只见两岸群山高耸,水流飞泻,激起漫天白雾。这座103.8米高的风化料心墙堆石坝,由于其创新性地采用风化料代替粘土料用于心墙填筑等技术,在1985年获得“建筑工程鲁班奖”(中国工程界的最高奖项)的表彰,也是十四局获得的第一个鲁班奖荣誉。

 1口述小组成员与鲁班奖雕像合影

积年累月,大坝坝面堆石料在水流的冲刷下颜色发黑,弧形闸门边墩还能看到当初所使用的模板痕迹。在此负责过溢洪道垂直边坡开挖工作的校友陆承吉告诉我们,多年后重回鲁布革,用现在的眼光看待过去,尽管当初浇筑的混凝土内部质量没有问题,但表面质量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不过现在十四局已经将免装修混凝土引入水电施工,小钢模加拉筋的施工方法也已经被大模版所取代。时代在变迁,科技也在进步,水电建设的发展速度,确实今时不同往日。

2拦河坝采访陆承吉校友

站在拦河坝上,校友卓文耀和我们讲起当年参建泄洪洞的经历。当时日本大成建设株式会社通过招投标的形式,承包建设了引水隧洞。中方技术人员为使工程进度不落后于人,泄洪洞施工队每个月都有硬性的施工计划。那是19856月,一场突发的洪水阻碍了施工进度,生活区道路旁的临时锚杆被冲得干干净净。为了不让洪水进入泄洪洞,施工队将机械设备等大量物资撤进临时房屋。

洪水过后,靠近泄洪洞的地面明显下沉,并伴随着严重开裂,情况不容乐观,操纵台车的工人师傅害怕车辆行经导致地面开裂加剧,从而滑落进几十米深的江水里,迟疑着不愿驱车转移。为了不拖延工期,卓文耀和施工队书记两人挺身而出,他们自发地站在开裂最严重的位置作为人形路标,为台车开路。

我告诉师傅,如果道路开裂,那就让我先跌进江水里。”卓文耀说。卓文耀和书记走一步,台车开一小段,为了赶上工程进度,卓文耀根本没有想太多。幸运地是地面没有继续开裂,台车得以顺利通过。

630号晚上,工程又遇到了困难。正当工人们打好洞,准备爆破这个月计划的最后一排炮时,工地忽然停电了。而且一时半会无法通电。可是,此时如果停工,工程进度势必会受到影响。

结果,值班车帮了工地的大忙。”司机师傅将解放牌汽车开进洞中,迅速打开车灯,正是靠着这个光亮,工程队顺利完成了爆破任务。

卓文耀不无骄傲地告诉我们,当年他所负责的泄洪洞当月施工进尺255米,也算创下了当年十四局的一个记录。

 3口述小组与校友于交通桥合影

在云湖山的盘山公路边,曹兴贵校友站和我们简要介绍了一下当初生活区的位置。昔日的房屋只剩残垣断壁,植物已经长到半人多高,成群的山羊在台阶间啃食青草,难以想象当时这里曾分布着服务几百人的食堂、机关、外宾招待所等重要设施。而当初这片房屋的修建者之一,正是同行的校友施建平。

 4毛石墙房屋旧址

施建平告诉我们,此地温度不高,同时片石和块石较多,出于就地取材的考虑,鲁布革电站的住房主要采用毛石混合石灰砂浆堆砌墙体,顶部覆盖小青瓦,底部则增加采用标号较低的水泥砂浆修建简易基础。他当年专门带队前往贵州兴义学习以乱毛石料修建墙体的经验。同时,由于是在倾斜度较大的山坡上建设房屋,施工队下了很多工夫,最终参照清华和南工(东南大学)等高校的相关房屋设计书籍进行改良,在倾斜度较低处找平,建两层楼房,房屋第二层,门对着山开,第一层,门背着山开。

这样不需要做楼梯,大大节省了空间和材料。”施建平校友说。当年参与房屋建设的时候,他一直和工人一起动手劳动,手都被石灰水泡伤了。

站在云湖山边远眺,越过陡峭的山崖和杂乱的灌木,可以看见山脚下宁静的乃格。从云湖山上的生活区往返乃格村,垂直高差有400余米,可以沿小路步行上下山,也可以沿盘山路乘坐生活车,步行和车行花费的时间差不了太多。

当年,我的最高纪录,是下山15分钟,上山18分钟。”谭国柱校友爽朗地笑道。而同样的路,曹兴贵校友平时走一趟要花半个多钟头,当年她阑尾炎半夜发作,自己走走停停到了山下的医院,那一天,她花了一个多小时。

从云湖山顶驱车蜿蜒而下,我们来到了今天的第三站,鲁布格电站厂房枢纽工程。为了方便我们了解鲁布格工程的具体情况,张永忠校友在电站发电机层为我们手绘了工程主要设施分布图,详细描述了拦河坝、引水隧洞、厂房等主要设施的分布情况。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完全布置于地下的厂房,当初就是由十四局负责施工建成的,朱友清校友、卓文耀校友等都曾参与该工程。

 5地下厂房

站在地下厂房顶层的开关机层,校友朱友清为我们指认了当时在岩壁上喷锚支护露出的锚杆痕迹,他铿锵有力地告诉我们,这个地下厂房的修建在当年实现了多个“第一”——在工程技术方面,主厂房、副厂房、主变开关室、尾水闸门室等主要洞室基本上都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在我国第一次采用喷锚支护作为永久支护,第一次采用岩壁吊车梁取代传统的排柱结构形式(岩壁吊车梁是利用一定深度的注浆锚杆将钢筋混凝土梁牢牢地锚固在岩石上);在施工设备上,在我国第一次利用挪威王国政府赠款购买全套施工设备进行机械化施工的工程;在施工管理方面,学习日本大成公司管理经验,在我国第一次试行工程项目法管理并取得成功的工程。

 6地下厂房采访朱友清校友

鲁布革地下厂房的施工技术及管理模式是鲁布革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厂房洞室群纵横交错,立体交叉,异常复杂,被称之为地下“迷宫”。这项工程曾获云南省优质工程二等奖。

今天,距离鲁布革1988年第一台机组发电,已经过去了整整30年。30年过去了,中国的水电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中国水电建设的经典之作,作为中国工程界走向市场化和国际化的第一扇大门,鲁布革工程建设工作更是每一个中国水电建设者的骄傲。

 7口述小组与校友于鲁布革电站合影

但是,作为一个河海人,我们更为骄傲的是张基尧、曹传玺、陆承吉、朱友清、曹兴贵、陈江、卓文耀、刘庭廉等一批校友在鲁布革工程建设中做出的重要贡献,是他们为母校争得了巨大的荣誉。

在祖国的召唤下,在环境恶劣的大山里,在艰苦卓绝的水利建设中,他们奉献、坚守,以勇于实践的开拓精神、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真正践行了河海大学校训,叙写了河海人的水利传奇。

(河海大学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