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工委主任在全国关工委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发布者:关工委发布时间:2024-11-14浏览次数:10

强保障 抓基层 亮品牌推动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高质量发展

李卫红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关工委工作的亲切关怀、高度重视和对广大“五老”的殷切期望。两年多来,教育部关工委按照中国关工委部署安排,始终将贯彻落实《意见》作为首要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持续深入抓学习强保障。我们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保障作为贯彻落实《意见》的重要基础,着力推动学习宣传广泛深入开展。教育部党组率先垂范,专题研究教育系统关工委建设工作,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将关心下一代工作列入教育部工作要点、纳入教育督导。部长怀进鹏对贯彻落实工作作出批示,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加强对关工委工作的领导。教育部关工委积极作为,多次召开主任办公会专题学习并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方案,制定印发《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规程》,将《意见》主要精神细化为规范可操作的办法深入落实。我们还从培训入手,专题解读《意见》,覆盖省、地市、高校关工委6000余人。同时,联合中国教育报推出教育系统关工委深入学习贯彻《意见》系列文章,做客中国教育电视台畅谈贯彻落实《意见》举措,工作刊《心系下一代》开辟专栏刊发各地各校学习贯彻动态和系列笔谈文章,营造做好关工委工作的良好氛围。各地各校也迅速行动,通过专题学习会、座谈会、培训班等形式学习研究《意见》,充分认识重大意义,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目前,30个省级教育部门、54个部直属高校党组织专门印发贯彻落实通知,18个省级教育部门、75个部直属高校在职领导兼任关工委主任。山东、广东、云南等省实行双主任制,北京、山东、上海、江苏等省市年度工作经费超过100万,河北、山西、黑龙江、广东、四川、新疆新落实老同志工作补贴,天津、辽宁、江苏、安徽、湖南、重庆、云南上调补贴标准,实实在在地解决了领导班子、工作经费、工作补贴、办事机构等问题。

二持续深入抓基层打基础。教育系统关工委“五老”多、工作战线长、服务对象广,涵盖51.85万所各级各类学校、2.93亿在校学生,约190余万教育系统“五老”活跃在关心下一代的生动实践中。基层是“五老”队伍和青少年集中的地方,基层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将抓好基层关工委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好《意见》的关键环节,把今年作为关工委的基层组织建设年,从三个方面加大力度。一是加强基层调研。对32个省级教育系统关工委贯彻落实情况开展调研,在北京、湖南、福建组织召开省级教育系统关工委贯彻落实《意见》情况片区座谈会3场、覆盖30个省(区、市),在石家庄、延安、泉州、长沙、黔西南州组织召开市县座谈会5场、49个市县参加,分省建立贯彻落实情况台账并对工作薄弱省份提出工作建议,推进《意见》落地落实。二是加强基层培训。启动基层教育系统关工委干部5年轮训工作,今年在无锡、成都和东北林业大学共举办培训班3期,253个地市、133个省属高校关工委负责同志参加培训。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出席首期培训并讲话,对这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真正将关工委工作的着力点放到了基层,抓住了推动新时代关工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三是加强基层建设。开展全国中小学校关工委建设优秀案例征集推介活动,调研推广贵州、山东、湖北等地中小学校关工委独建、联建、共建模式,在广东东莞召开民办高校关工委建设推进会,在江南大学召开高校二级学院关工委设立学生委员座谈研讨会并在10所高校启动试点工作,分层分类全面推进教育系统关工委建设。

三、持续深入抓品牌助育人。立德树人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使命和共同责任,是教育强国最核心的课题,更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根本任务。我们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落实《意见》要求,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同时积极探索更富有时代性和规律性的途径和方式,使“五老”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发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一是主动融入学校“大思政”教育体系。积极参与“时代新人铸魂工程”,配合落实“全国青少年读书行动”,大力推进“五老报告团”、“特邀党建组织员”、“院士、杰出老校友回母校”、“读懂中国”、“大国工匠进校园”、“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等品牌活动,每年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辐射青少年7000余万人次。二是主动参与家校社协同育人。近80万教育系统“五老”参与家长学校建设,试点开展“五老助双减”活动,连续4年联合中国教育电视台录制播出“家庭教育公开课”累计8500余万人次收视。三是主动助力乡村振兴。在北京、浙江、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持续推进“老校长下乡”工作,联合农业农村部探索央企参与“老校长下乡”新模式,启动“石化助力老校长下乡”项目,受益面、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各地各校关工委围绕教育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实践,创设了“关工之桥”青年联络工作室、“冬日暖阳 教授有约”、“导学热线”、“暖亭行动”、“萃英记忆工程”等一批顺应时代发展、富有关工特色的工作平台品牌,在助力立德树人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今后,教育部关工委将在中国关工委的指导下,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意见》,奋力书写教育系统关工委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答卷。